我来告诉你。因为你一直在获取孩子的信息,你通过孩子这个媒介,了解新鲜的学校,行业,其他家庭,工种信息,你的孩子告诉你老师说了什么,老师怎么评价实事,让你获取资讯。你的孩子告诉你他的同学去做了什么,父母什么工作,讲了什么话,让你间接了解别的行业,填补你没有同龄人朋友的缺陷。孩子是你的能量石,是你的充电宝,你每一次找孩子为什么会觉得开心?因为你吸收了他的信息和储备,吸收了他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演化出来的新思维。你孩子为什么不爱和你说话?因为你如果真的只想学信息,那你听完课、应该表示感激和认同吧,可你认为自己的身份高于孩子、你还要做一番点评和批判,可你自己又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回馈给孩子,没有新的业务知识新的思维观点去喂养他,他奉献了自己新分泌的信息,却换来打压和批判,没有换来信息交流和认同,所以,和你交流是亏本且不愉快的。如果你是个行业精英,你参与最新的实事政治或行业科研,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你可以主动向孩子源源不断输出你最新参与的项目信息细节,你先投喂孩子资源和脑力成果,你觉得他会不会半夜都拉着你唠嗑?
作者:阳橙子
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愿意跟我们说话? – 知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092627046/answer/869997204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好像就是这么回事,不愿意跟我父母沟通。他们的生活好单调,我不感兴趣,于是只能以关心之名想听我讲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综上,人类永远只愿意听四种东西:鼓舞,故事,天气预报和赚钱门路。
zhihu.com/question/9092627046/answer/90006082787
我很多时候,觉得这种家庭关系很像舔狗追求女神,只不过舔狗和女神之间没有血缘和共同生活经历的绑定,因此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女神的主动疏离而缓解,而家庭关系则是把冲突压缩在亲密关系里,逃无可逃。
比如,我可以举出一些相互对应的例子。
用愧疚感制造情绪勒索和道德绑架:
- 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得极度节俭,抱怨挣钱不易,但另一方面又表示所有的不辞辛苦都是为了子女,也确实愿意为了孩子花钱;
- 男生追求女生,做了很多改变(戒烟、健身、学习),女生依然不接受。以“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为由,暗示女生“亏欠”了自己。而事实上,女生从未承诺过感情,这种“付出”是单方面的自我感动。
用“关心你”掩盖情感依赖:
- 父母:经常以关心的名义询问孩子的私事,即使孩子明确表示不需要,也会继续追问,表现出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涉。
- 女神:追求者可能会以“关心”为由,不断询问女神的日常,即使女神已经表现出不耐烦,追求者仍不愿停止。他们缺乏自我主张、过度讨好、对爱情抱有悲观预期,动辄将情绪、选择、希望全压在女生身上。这种“掏心掏肺”的姿态,表面上是体贴,实则是将主动权交出,把责任和焦虑转嫁给女生。女生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有担当、有判断、有行动力的成熟伴侣,而不是一个需要被哄、被引导、被拯救的“孩子”。长期的被动依赖只会使女生感到疲惫。
过度付出和期望回报:
- 父母:我给你辛辛苦苦做了饭,你反而去点外卖。并以“不会做饭没有生活能力”“外卖安全没有保障”等理由指责。这种指责的动机是证明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是为了让自己安心(我是一个合格的父母),而不是让对方舒服。
- 女神感冒了,男生去送药。女生说我只想休息休息,睡一觉就好了,不需要喝药。男生说,我辛辛苦苦冒雨五公里去买药,你凭什么不喝?(当然具体的表达可能是用更加柔软的方式反复强调喝药,但实际上,这两个例子中的“付出方”都是在满足自己的付出要得到理想中的反馈的欲望,目的是满足个人期望,而非从对方需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