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龙舟队弟弟妹妹的文字

小阿鸣,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2018年9月通过社团纳新加入南开大学龙舟协会。现拟录取至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

我的大学四年基本是这样的,大一军训结束后通过百团大战进入龙舟协会,那个冬天跟着李夏伟师兄和军训营先来的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健身。来年开春后开始学习划船,要比赛的哥哥姐姐在大船上备赛,我们就在一旁的小船上自己划动作。当时心里是有不甘的,因为同届有几个伙伴已经跟着去比赛了,但也承认确实比人家菜。直到八月份(大二)开始参加比赛,那个赛季比赛很多,也拿了一些奖,同时迎接了19级队员的到来。赛季结束后疫情就来了,大家被隔离在家上网课,那时朱老师组织大家定期视频连线云训练。就这样一直到大二结束时,才疫情好转允许返校。大三,开始做大创项目,同时转到了伯苓班,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写作业和泡实验室。半年后申请到了北京一个研究所的实习机会,在那里又做了半年实验。所以我大三一年基本算离队了,暑假夏令营确定有学上之后,就又回来跟大家玩了。

大一时,我还是一个体重只有53kg、说话也唯唯诺诺的内向小男生,可以说,龙舟队改变了我很多,不管从外貌上还是性格上。龙舟运动需要修炼技术、力量、耐力,但龙舟队又远远不止于龙舟。我对队伍的感受是,这是一个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第二课堂。大学里人际关系复杂但又不如中学时密切,刚入学时常会有疏离感。而龙舟队靠着领先大部分学生组织的活动时间“强行”把一群人聚集了起来,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形形色色。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我首先感受到了一种能让心安定下来的归属感。心安顿好了,干其他事也减少了很多无意义的内耗。其次,我接触到了太多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同届的队员一起成长,一点一点地分化出不同的性格和选择,有人沿本专业路线从一而终确立了人生规划、有人经过转专业双辅修调整职业路线、有人追求爱好和梦想乐此不疲。每年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就业的、考公的、保研的、出国的、创业的,龙舟队创造了一个条件让我们刚入学就能看到自己若干年后可能面临的选择,见过向现实的无奈与妥协,也知道了人生的广阔和无限可能。我们可亲可敬的指导老师和教练员们,让我见识到那些平日里板着脸的老师和领导背后竟是这样的可爱温暖,也管中窥豹了解了管理层每一个决定背后的考虑和纠结,学会了对身边人多一份理解和信任。龙舟队像一个戏台,每个人都是一出好戏,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有大一的小队员告诉我学习压力很大,又很难适应大学的新环境,导致情绪低落。我的建议是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而不要给自己造个小壳子封闭起来。学习累了来跟队员们一起撸铁,顺便唠一唠日常,请教探讨学习经验,其实是有助于学业的。训练确实很占用时间,但大多数时候并不严重到影响学业,其实还没有每天刷剧看番打游戏的时间长,这时就要有所取舍。当然,肯定也有真的时间冲突的时候,此时应以学业为重(真的有见过翘课来训练然后挂科的)。不统一训练不代表不训练,自习结束拉几个引体,宿舍做几个俯卧撑,每天5~10分钟就搞定的事,懒的时候就逼自己一把。如果彻底放弃锻炼的话,哪怕之后又想重新回来训练,又会碍于“害怕被孤立”而“孤立自己”,从此越来越不好意思回队,那就得不偿失了。比赛集中的时候,有时必须牺牲学习甚至上课的时间来划船,这个是咱们项目的特点,毕竟一船人一个都不能少,大家也能理解。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几节考完就忘的课,选哪个更值得我想不用说。但毕竟要考试、要刷GPA,我没太多经验可以分享,因为自己那时也处理的不好,那学期我还选了3门辅修,压力是真的大,心情是真的压抑。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还多了一段可以吹牛逼的往事。

咱们队里有很多学业上的大佬,他们有更高的追求。但对我来说,能保研到清华,已经是很满意的结果了。在我该作为主力队员出战的时候,恰好因为疫情几乎没有比赛需要请假集训,我得以全身心泡实验室,不能说这跟我最后我保研没有关系。但人生实在是太难以预料了,保研是福是祸还说不定呢,但在队里这几年给我的感动和回忆,是实实在在刻在我的青春里的。虽然历史不能重来,但如果非要二选一,我毫无犹豫选择在龙舟队的这段时光。马上快毕业了,希望还在队的朋友们珍惜跟大家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后一起约饭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