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坤年前,我洋洋洒洒写下这篇《三观》,颇为得意,写完自顾自读了好几遍、也修补了好几遍,觉得自己看破红尘,有种哲学王的洋洋自得。之后很久它就被遗忘在历史文章里了。
现在看来,充其量算得上是“荣辱观”,它并不是我个人的行为预测书,反倒像是一份政治考题的答卷,只是我“认为”在什么情境下“应该”如何去做。当现实的考验真正降临到我自己身上,我发现我几乎完全跟它相悖而行。这写满了崇高的、自洽的、理性的、智慧的“理想的三观”,跟我“真正的三观”相去甚远。而后者,是很难被自己本人在温暖的咖啡屋里写下来的,人甚至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要靠像观察外人一样,从自己的实际行为模式中总结规律。
而总结得到的结果是惊讶的、可怕的、惶恐的。那严重脱离“知行合一”所带来的巨大痛苦、那从现实中用错误的方法论带来的巨大损失——其中蕴含的自私、恐惧、算计、失控、执念、虚荣——因为一个眼神而感到恐惧,因为一句评价而感到痛苦——才是卑劣、却真实的“我”。
想起来当初把《三观》给帅龙看,我用很多思维实验去跟他争辩怎样的认识是更加“高级”的,他被我弄烦了回我一句“有的人活在理论中,有的人活在现实里”。这个记忆碎片给我一种若干年前的子弹穿越时空打在身上的自我撕裂和虚伪感。当时那种高谈阔论、大谈宇宙历史哲学、意气风发的状态,跟现在在小小情感泥潭里挣扎、打滚、丑态百出的我竟然是同一个人,这让我羞耻。
写了那么多虚伪,最虚伪的其实是我自己,《三观》不是自查自省,只是对外的“人设展示”。当然,不完全是知行不合一,“知”本身也漏洞百出,但我不会再写下来了,毕竟也需要一点虚伪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