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7A5基因2023–2025年研究进展综述

By GPT-5 Deep Research

引言

SLC7A5基因编码L型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LAT1),主要负责转运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必需中性氨基酸,在胎盘发育和血脑屏障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1]。值得注意的是,LAT1在多种肿瘤中高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快速生长和侵袭性密切相关[2]。高水平的SLC7A5常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3]。近年来(2023–2025),针对SLC7A5在肿瘤、生物代谢、免疫调控、新药开发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SLC7A5在各类肿瘤中的作用机制,SLC7A5与细胞代谢及免疫调控的关系,以SLC7A5为靶点的治疗策略进展,SLC7A5在其他疾病(尤其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SLC7A5与RNA连接/转录后调控之间的潜在关联。

SLC7A5在肿瘤中的作用与机制

总体概况: SLC7A5在多种实体瘤中呈高表达,包括肺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等[4]。其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摄取大量必需氨基酸以满足快速增殖的需求。不少临床病理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LAT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生存预后越差[3]。在乳腺癌中,LAT1的高表达与内分泌治疗抵抗和复发相关[5]。总体而言,SLC7A5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营养摄取,从代谢层面推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耐药。

肝细胞癌(HCC): 在原发性肝癌中,SLC7A5被鉴定为最显著上调的氨基酸转运蛋白之一,对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关键支持作用[6]。通过CRISPR/Cas9敲除HCC细胞系(Huh7)中的SLC7A5,可显著降低支链氨基酸(BCAA,如亮氨酸等)的摄入,抑制细胞增殖,并在裸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明显延缓肿瘤生长[6][7]。机制上,LAT1缺失导致mTORC1信号通路下游的p70 S6激酶和S6核糖体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合成和增殖信号[7]。这一效应可被LAT1过表达部分挽救,表明LAT1介导的氨基酸输入对于维持肝癌细胞生长和mTORC1活性是必需的[8]。因此,SLC7A5被视为肝癌潜在的代谢治疗靶点,其抑制可阻断肿瘤对必需氨基酸的依赖性供给。

乳腺癌: 在乳腺癌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的类型中,SLC7A5高表达与患者生存不良和内分泌治疗耐受相关[5]。例如,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MCF-7乳腺癌细胞中,SLC7A5促进细胞增殖,其机制涉及激活AKT/mTORC1通路[5]。对于侵袭性更强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近期研究揭示LAT1在该亚型中扮演了重要的代谢“加速器”角色:TNBC患者肿瘤中LAT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高表达LAT1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相关[9]。功能实验表明,下调或抑制LAT1可减少TNBC细胞的活力、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能抑制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10][11]。机制方面,LAT1主要通过促进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摄入,驱动肿瘤细胞的糖代谢重编程:LAT1上调提高了胞内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合成,导致细胞质中NAD^+/NADH比例上升[12]。这进一步增强了糖酵解通路中关键酶PKM2和LDHA的酶活(磷酸化水平升高),从而加速乳癌细胞的“Warburg效应”(偏好于糖酵解产乳酸)并促进肿瘤进展[12][13]。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阿霉素(doxorubicin)耐药的TNBC细胞系及患者源性异种移植模型中,LAT1-色氨酸-NAD^+通路呈现上调,提示LAT1过表达是化疗耐药细胞通过代谢途径获得存活优势的原因之一[11]。LAT1的抑制可重新敏化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外源补充色氨酸或NAD^+则可部分逆转LAT1敲低所致的敏感性增加[11]。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在这些TNBC细胞中存在一个SLC7A5/E2F1/PTBP1/PKM2轴”:由于miR-152的下调,SLC7A5在TNBC中过度表达,进而诱导E2F1转录因子上调并激活了剪接因子PTBP1的表达,促使丙酮酸激酶PKM基因的剪接从高活性的PKM1异构体转向有利于肿瘤代谢的PKM2异构体[14][15]。这一转变增加了PKM2的表达,强化了肿瘤细胞对必需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利用,既满足了生物合成需求又支持了更强的增殖和存活能力[16][17]。同时,PKM2介导的代谢重塑也被证明与治疗抗性表型的出现有关[14]。因此,在乳腺癌尤其是TNBC中,SLC7A5通过代谢重编程和影响信号网络(如AKT/mTOR、E2F1/PTBP1轴)推动了肿瘤增殖、转移能力提升,并促进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耐受[5][18]

脑胶质瘤: LAT1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大脑对必需氨基酸的严格需求,胶质瘤细胞系普遍上调LAT1以充分获取营养。在高级别胶质瘤中,LAT1高表达与恶性程度和患者生存期短密切相关[19]。LAT1不仅为肿瘤细胞提供氨基酸以维持三羧酸循环和生物合成,其介导的支链氨基酸分解还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影响肿瘤微环境。例如,LAT1摄入的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BCAA可在肿瘤细胞内被代谢为乙酰辅酶A和琥珀酰辅酶A投入TCA循环,为肿瘤提供ATP和生物合成前体,同时产生酮体(如丙酮和3-羟基丁酸)释放到肿瘤微环境[20][21]。这些酮体会增加肿瘤局部的酸性,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吞噬活性,促进免疫逃逸[22]。因此,高水平LAT1不仅直接滋养胶质瘤细胞,还通过代谢产物营造免疫抑制环境,助长肿瘤生存与侵袭。2024年的一项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胶质瘤获取LAT1的新途径: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融合。研究者在胶质瘤患者样本和体外实验中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可与胶质瘤细胞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具有双重表型的杂合细胞[23][24]。这些融合细胞由于继承了巨噬细胞来源的SLC7A5基因,高度表达LAT1,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25]。机制上,LAT1过表达通过激活mTOR-RPS6信号通路促进杂合细胞的生长和运动性[24]。更有意义的是,这类融合细胞对LAT1特异性抑制剂JPH203高度敏感,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和侵袭受阻[24]。这一发现为胶质瘤恶性进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胶质瘤细胞可能通过融合获取LAT1以提高恶性表型,同时提示LAT1抑制在此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治疗潜力[26][27]

侵袭与转移: 除上述特定癌种外,SLC7A5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高LAT1表达常与肿瘤的转移倾向相关,但其机制直到近期才逐步明晰[28][29]。在黑色素瘤B16-F10小鼠模型中,LAT1抑制显示出显著的抗转移效果:应用高亲和力LAT1选择性抑制剂nanvuranlat(JPH203)可降低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LAT1基因敲低亦产生类似效果[30]。在荷瘤小鼠的肺转移模型中,无论药物抑制还是基因敲低LAT1,都显著减少了肿瘤细胞对肺的转移灶形成[31];在原位移植模型中,JPH203处理组的肿瘤对肺、脾和淋巴结的转移负荷也大幅下降[31][32]。机制研究发现,LAT1抑制会降低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vβ3水平[33]。整合素αvβ3是介导细胞黏附和侵袭的重要分子,其下调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减弱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LAT1被抑制后mTOR信号通路受到下调,继而导致αvβ3表达减少,抑制了肿瘤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转移潜能[34][35]。可见,LAT1通过支持mTOR活性维持整合素等促侵袭分子的表达,从而在肿瘤转移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将SLC7A5定位为肿瘤代谢-信号网络的中心节点:它既为肿瘤细胞提供物质基础,又通过信号通路调控增殖、侵袭和耐药等表型。因此,阻断SLC7A5功能有望在多种肿瘤中产生抑制生长、抗侵袭和增敏治疗的多重效果[36][35]

SLC7A5与细胞代谢及免疫调控

代谢方面: SLC7A5作为大型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在细胞代谢调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介导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进入细胞,与胞内谷氨酰胺等底物进行交换,从而维持细胞营养稳态[1]。亮氨酸是mTORC1通路的重要激活信号之一,而LAT1正是细胞摄取亮氨酸的主要通道[37]。当LAT1将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输入细胞后,可在溶酶体表面与Rag GTP酶等感应机制协同,激活mTORC1,引发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相关的级联反应[7][20]。在肿瘤细胞中,SLC7A5介导的氨基酸大量摄入是代谢重编程的一部分:与正常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不同,增殖中的肿瘤细胞约一半以上的代谢质量来源于氨基酸[38]。例如,精氨酸可通过mTOR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限制精氨酸摄取能抑制肿瘤生长[39];BCAA则是肿瘤重要的氮源和碳源,参与多种生物合成途径且能激活mTOR信号[40][41]。LAT1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肿瘤细胞BCAA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之一[41]。有研究显示,敲降LAT1会造成细胞内BCAA水平骤降,从而阻碍细胞周期进程和增殖[42]。相反,营养充足时LAT1将大量BCAA输入细胞,不仅为TCA循环提供原料产生ATP,还为脂质、核苷酸等合成提供前体物质[43][44]。同时,BCAA代谢产生的酮体等副产物会酸化微环境,影响邻近细胞行为[45]。因此,SLC7A5实质上连接了细胞营养供应与信号感应:通过调控mTORC1等代谢通路,它使细胞能够根据氨基酸供给情况调整生长和代谢模式。值得一提的是,SLC7A5对氨基酸碳骨架互补利用的支持在缺营养条件下尤为重要。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当细胞处于精氨酸匮乏但有瓜氨酸(citrulline)可利用的环境时,SLC7A5是维持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因为它参与支持精氨酸再生和利用的代谢途径[46](该机制涉及精氨酸代谢与尿素循环的旁路,相应研究深入了解了LAT1对肿瘤细胞耐受氨基酸匮乏的贡献)。总之,在细胞代谢层面,SLC7A5充当“营养传感器”和“供应者”,其活性直接影响mTORC1信号、糖酵解途径和氨基酸分解合成平衡等,从而决定了细胞的生长状态和代谢命运[7][12]

免疫调控方面: SLC7A5不仅在肿瘤和代谢性细胞中重要,在免疫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中也发挥关键功能。静息状态的人初级T细胞几乎不表达LAT1蛋白,但在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激活后,会迅速大幅上调LAT1(以及其伴侣重链CD98)表达[47][48]。这种诱导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下游的转录因子AP-1和NF-κB信号,提示LAT1的存在是T细胞完全活化所必需的[49]。LAT1为活化T细胞提供了大量的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维持了mTORC1的持续活跃,从而支持T细胞快速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需要[50][51]。研究证据显示,用LAT1特异性抑制剂JPH203处理或敲低SLC7A5基因,都会显著抑制人初级T细胞对亮氨酸的摄取,并降低其分泌关键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7)的能力[51][52]。此外,Slc7a5基因敲除的小鼠T细胞功能存在严重缺陷:缺乏LAT1的CD4^+ T细胞无法对抗原刺激做出正常增殖应答,Slc7a5缺失的CD8^+ T细胞也几乎丧失了对特异性抗原的杀伤反应[53]。这表明LAT1介导的氨基酸供应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量和物质支持不可或缺,其作用相当于免疫细胞的“油门踏板”。除淋巴细胞外,LAT1在先天免疫细胞中也有相关报道。例如,巨噬细胞的M1/M2极化可能受代谢底物的影响,而LAT1影响色氨酸-犬尿酸通路可能调节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间接影响免疫反应强度)[54][55]。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高表达LAT1造成的微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上文提及的胶质瘤案例中,过度摄取BCAA产生的酮体酸化环境,可削弱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56]并阻碍淋巴细胞渗入,从而形成免疫抑制屏障[22]。此外,慢性炎症环境下,炎症介质也能反过来刺激基质细胞或免疫细胞上调LAT1。如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通过NF-κB通路诱导滑膜成纤维样细胞高表达SLC7A5,以增强细胞代谢活性和蛋白合成,结果是加剧了致病性的基质降解酶(MMP3/13)的产生[57](详见下文其他疾病部分)。总而言之,SLC7A5在免疫调控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营养转运者直接决定免疫细胞的代谢活性和效应功能;另一方面,肿瘤等细胞利用LAT1重塑微环境,可以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鉴于此,调整SLC7A5的活性有望成为影响免疫反应的新策略——既可以通过上调增强T细胞等抗肿瘤免疫细胞的代谢适应性[47][48](如有研究提出在过继细胞治疗中上调营养转运以提高T细胞活力[58]),也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LAT1来缓解免疫抑制性代谢屏障,从而改善抗肿瘤免疫微环境。

以SLC7A5为靶点的治疗策略及药物进展

鉴于SLC7A5在癌症和代谢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开发了多种以LAT1为靶标的治疗策略,包括小分子抑制剂、诊断显像探针和前药递送系统等。以下总结2023–2025年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 LAT1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 JPH203(nanvuranlat是首个进入临床的LAT1高选择性抑制剂,通过竞争性阻断大型中性氨基酸进入细胞来“饿死”癌细胞[59][60]。在临床试验方面,JPH203已完成用于晚期胆道癌患者的随机对照Ⅱ期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过标准治疗后进展的胆道癌患者中,JPH203单药使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与安慰剂组相比风险比HR为0.557(95% CI 0.34–0.90,P=0.016),达到主要终点[61][62]。尤其在部分亚型(如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中,JPH203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可通过筛选乙酰转移酶表型而降低[63][64]。这是LAT1抑制剂首次在对照临床试验中证明疗效,对于开发同类药物具有里程碑意义[64]。在临床前方面,JPH203对多种肿瘤细胞展现广谱抗增殖作用,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30]。例如,在小鼠TNBC模型中,JPH203与阿霉素联合可协同增强肿瘤杀伤效果[18]。在胰腺癌和胆道癌细胞中,JPH203与标准化疗药物吉西他滨联合显示了更强的抑瘤作用:相比单药,联合处理在多株细胞系中均显著抑制细胞生长,诱导更明显的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65][66]。虽然有报道其联合效果为加成而非真正协同[67],但这仍提示LAT1抑制剂可作为化疗增敏剂使用,提高对氨基酸依赖性强的肿瘤的治疗效果[65][66]。目前,JPH203正由日美等研究团队推进更多癌种的临床研究,同时其他新型LAT1小分子抑制剂(例如优化的Phe衍生物)也在药理和结构层面得到改进[30][34]
  • 靶向LAT1的药物递送与诊断: 除了直接抑制LAT1活性,科研人员还利用LAT1高表达于肿瘤和血脑屏障的特性开发了靶向递药系统和成像方法。例如,LAT1介导的前体药物策略将抗癌或神经药物与LAT1底物结构偶联,使其通过LAT1易化进入肿瘤细胞或脑组织,再在细胞内释放活性药物[68][69]。已有研究成功设计出多种LAT1靶向前药,如LAT1-偶联酮洛芬(抗炎镇痛药)、左旋多巴前药(抗帕金森药)等,它们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比原药更高的脑摄取效率或肿瘤选择性[70][71]。一项研究同时测试了6种LAT1前药,发现它们在细胞和小鼠脑内的积累显著高于原药,并且这一摄取可被LAT1抑制剂竞争阻断,证明确实是LAT1介导进入[72]。这种前药法有望提高治疗药物跨越血脑屏障或肿瘤靶向的效率,减少全身副作用[71][73]。在诊断方面,LAT1的高选择性底物探针已用于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和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中。例如,18F-FAMT(18F标记的α-甲基-Tyrosine)是一种选择性经LAT1摄取的PET示踪剂,可用于鉴别肿瘤组织与炎性病变,因为炎症组织LAT1表达低而摄取弱[74][75];而在BNCT中,利用LAT1高表达的肿瘤对硼药物的富集作用,可将富含^<10>B的对硼苯丙氨酸(BPA,一种模拟酪氨酸的LAT1底物)选择性输送进入胶质瘤等癌细胞[76]。当受到中子辐照时,^<10>B裂变释放的高能α粒子精准杀伤肿瘤细胞[77]。LAT1介导的BPA摄取已被证明与胶质瘤组织中LAT1的表达程度相关[78]。综上所述,无论是作为代谢靶点直接抑制,还是作为药物/探针通道进行利用,SLC7A5在癌症精准治疗和诊断中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和应用。

SLC7A5靶向疗法进展一览:
| 策略/药物 | 作用机制与特点 | 最新进展(2023–2025) | | ————————- | ——————————————————- | —————————————————————– | | LAT1小分子抑制剂<br>(代表:JPH203/nanvuranlat) | 高选择性竞争性抑制LAT1转运功能,阻断肿瘤必需氨基酸摄取[59][60]。 | 完成胆道癌Ⅱ期临床:显著延长患者PFS[79][62];<br>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模型显示抑瘤和抗转移作用[30][31];<br>与化疗联合在胰腺/胆道癌细胞中表现出增强的生长抑制[65][66]。 | | LAT1介导前药<br>(代表:酮洛芬-LAT1偶联物等) | 将药物与LAT1底物共价偶联,通过LAT1转运进入细胞/穿过BBB后,在靶点组织内释放活性药物[70][71]。 | 多种LAT1靶向前药在小鼠模型中验证:脑内摄取提高,可用于帕金森等中枢药物递送[69][71];<br>对肿瘤细胞摄取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有望减少全身副作用(前临床阶段)。 | | LAT1靶向诊断/放疗<br>(代表:<sup>18</sup>F-FAMT PET、<br>BPA-BNCT) | 利用LAT1高表达肿瘤摄取α-甲基氨基酸探针进行成像,或富集硼-10于肿瘤实现中子俘获治疗[74][76]。 | FAMT已用于区分肿瘤与炎症病灶,摄取强度与LAT1表达相关[80][78];<br>BNCT临床应用显示高LAT1的胶质瘤对BPA摄取良好,提高疗效(持续研究中)。 |

SLC7A5在神经系统及其他疾病中的表达与功能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神经发育疾病: SLC7A5在大脑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血脑屏障(BBB)对必需氨基酸的转运上。2016年的研究首次将SLC7A5基因突变与一种可致治疗的自闭症谱系障碍联系起来:两组有多个孩子患自闭症和运动发育迟缓的家族中发现了SLC7A5的功能丧失突变,这些患儿脑脊液中的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显著降低[81][82]。小鼠模型证实,选择性敲除BBB内皮细胞的Slc7a5基因会导致新生小鼠脑内BCAA含量下降,引发小脑发育不全、神经元髓鞘化异常等,进而出现运动发育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社会行为缺陷[83][84]。令人鼓舞的是,向成年小鼠脑室内直接注射BCA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LAT1缺乏导致的异常行为[85]。这提示我们:通过恢复脑内氨基酸平衡,有望缓解此类由SLC7A5缺陷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症状[86]。2023年,奥地利ISTA研究所Novarino团队的最新小鼠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该机制的理解:他们发现在围产期如果神经元缺乏大中性氨基酸(LNAA)供给,会造成严重的脑发育障碍[87]。这些小鼠在出生后脑体积显著减小(小头症),这一缺陷会持续至成年并导致长期行为改变——包括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动作等,均与自闭症谱系行为类似[87]。该团队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正常发育过程中脑内LNAA水平在关键时间窗口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以保障神经元兴奋性和存活的精细调控;而SLC7A5正是协调这一过程的重要“营养闸门”[88]。当SLC7A5功能受损时,脑内LNAA供应不足,引发发育期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和死亡增加,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皮层回路缺陷[89][88]。他们的结论是:“在关键发育阶段扰乱营养相关基因(如SLC7A5)的表达会导致永久的大脑回路发育缺陷”[90][88]。这一系列研究将LAT1缺陷型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潜在可干预的代谢型脑病,并提示通过补充大中性氨基酸或加强BBB转运功能,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86]。目前,相关的临床前探索(如LNAA补充疗法)正在进行中。

其它疾病与病理状态: 除神经系统外,SLC7A5在某些代谢性和免疫性疾病中也表现出异常表达和功能改变。例如:

  • 炎症与自身免疫(类风湿关节炎RA): 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研究发现LAT1表达显著高于骨关节炎等良性对照,且主要由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表达[57]。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上调FLS的SLC7A5表达[57]。高表达的LAT1增强了FLS的代谢活性,尤其是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促进蛋白合成通路的过度活跃[57]。这直接导致了RA病变中破坏关节的关键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的过量产生[57]。功能实验显示,应用LAT1功能阻断抗体或siRNA沉默SLC7A5,可明显抑制RA-FLS在炎症刺激下MMP3和MMP13的分泌[57]。相反,过表达LAT1会加剧这两种MMP的产生和释放[57]。由此可见,SLC7A5在RA滑膜中充当了炎症“助推器”的角色:它放大了炎症信号对细胞降解酶表达的促进作用,进而加重关节组织破坏。该研究提示,通过干预LAT1(如局部应用LAT1抑制剂),有望减轻RA关节的破坏性炎症反应[57]。这一发现为RA等炎症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胎盘功能与发育障碍: LAT1在胎盘母胎界面高度表达,负责母体与胎儿间必需氨基酸的交换,是维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转运体[91][92]。研究显示,在胎儿宫内发育受限(IUGR)的孕妇胎盘中,LAT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氨基酸经胎盘转运不足,被认为是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之一[93][92]。相反,对于母体肥胖导致的胎儿过度生长病例,胎盘LAT1往往过度表达,加剧了营养过剩向胎儿的传递[94]。因此,正常的LAT1功能对维持胎儿营养供给平衡至关重要,其异常与多种妊娠并发症及远期代谢疾病风险相关。这提示在围产期医学中,调节LAT1表达可能具有干预胎儿生长异常的潜力[92]
  • 其它代谢疾病: 初步研究还将LAT1与代谢综合征中的胰岛β细胞功能联系起来。有动物实验发现,给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使用LAT1抑制剂BCH处理一段时间后,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有所改善[95][96]。推测其机制为抑制LAT1降低了高糖高脂环境下胰岛细胞的营养应激,缓解了β细胞的“葡萄糖-脂毒性”,从而保护了胰岛功能[95][96]。虽然这方面研究尚处早期,但也提示LAT1可能参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病理过程。

总之,SLC7A5除了在肿瘤和脑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在炎症、自身免疫、胎儿发育以及代谢紊乱等多种人类疾病状态下亦表现出功能异常。随着研究深入,我们或能发现更多SLC7A5参与的疾病机制,并将其作为干预靶点开拓新的治疗路径[57][92]

SLC7A5与RNA连接(RNA Ligation)及转录后调控的潜在关联

SLC7A5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膜转运蛋白发挥作用,本身不直接涉及RNA连接酶等经典RNA代谢过程。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揭示了SLC7A5转录后调控层面的间接关联,包括与mRNA剪接、稳定性和翻译效率等的关系:

  • 影响下游基因的可变剪接: 正如前文所述,在TNBC中发现的SLC7A5/E2F1/PTBP1轴即体现了LAT1信号对RNA剪接的调控[14][17]。具体而言,SLC7A5过表达激活转录因子E2F1,后者直接结合并上调了剪接因子PTBP1的基因转录[97]。PTBP1是促进丙酮酸激酶基因PKM产生PKM2异构体的关键剪接因子,它会跳过PKM的外显子9以偏向包含外显子10的PKM2剪接形式。在LAT1高表达的TNBC细胞中,PTBP1水平升高导致PKM前体mRNA更多地被剪接为PKM2型,同步抑制了PKM1型的生成[14][98]。这种剪接重编程提高了PKM2的丰度,增强了肿瘤细胞糖酵解和代谢适应性(因为PKM2酶活可调控且利于肿瘤生长)[14]。因此,SLC7A5通过信号传导级联,间接改变了下游基因的mRNA剪接模式,可视为其在转录后层面影响基因表达的一个例子。
  • SLC7A5 mRNA的稳定性调控: SLC7A5自身的mRNA也受到转录后机制的严格调节。一项针对RNA结合蛋白YBX3的研究表明,YBX3可以直接与SLC7A5和其伴侣重链SLC3A2的mRNA的3′UTR区域结合,增强这些转运体mRNA的稳定性[99][100]。在HeLa等人类细胞中敲低YBX3后,SLC7A5和SLC3A2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蛋白表达随之降低,导致细胞摄入的大中性氨基酸明显减少[99][100]。这一发现说明,在转录和翻译之外,存在YBX3介导的保护机制维持LAT1转录本不被降解,从而持续保障细胞氨基酸供给。有意思的是,YBX3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调控可能存在差异:在人类癌细胞中YBX3稳定LAT1 mRNA,而在小鼠骨骼肌分化过程中,YBX3更主要稳定另一种转运蛋白SLC1A5的mRNA[99][100]。但总体而言,YBX3等RNA结合蛋白作为转录后调控因子,能协同决定SLC7A5基因的表达水平。未来如果能找到更多参与调控LAT1 mRNA稳定性或翻译效率的因子,可能为精细控制LAT1功能提供新的切入点。
  • microRNA介导的调控: 微小RNA(miRNA)通过与mRNA 3′UTR结合来抑制基因表达。SLC7A5已被证实是多个miRNA的直接或间接靶标。在TNBC中,miR-152被鉴定为负向调控SLC7A5的上游分子:miR-152水平降低会解除其对SLC7A5 mRNA的抑制,从而促进LAT1过度表达[101][102]。这也是为何许多TNBC肿瘤中LAT1显著上调的原因之一。同样地,在其他情境下,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miRNA也可能调控LAT1。例如有报告指出,在自闭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脑组织中,氨基酸转运相关通路(包括LAT1)的转录水平异常,部分归因于miRNA网络的失调[103][55]。尽管具体miRNA种类仍在研究,但这些数据提示:SLC7A5的表达受复杂的转录后网络控制,miRNA失衡可能导致LAT1异常高表达进而影响神经发育和功能。针对这类miRNA-SLC7A5轴,有望通过miRNA替代或抑制来间接调节LAT1水平,作为治疗干预的一种方向。
  • RNA翻译与稳定的间接影响: SLC7A5功能缺失会引发细胞内广泛的代谢应激,进而间接影响RNA的翻译和稳定性。例如,在BBB缺乏LAT1的小鼠脑组织中,除了氨基酸组成失衡外,还观察到了异常的mRNA翻译模式和核糖体功能障碍[84]。氨基酸不足可激活细胞的综合应激反应(ISR),通过磷酸化eIF2α抑制总体蛋白翻译,并选择性翻译应激相关mRNA,同时可能影响某些mRNA的稳定性(如触发特定转录本的衰减或储存)。虽然这些效应不是LAT1直接参与RNA“连接”或修复造成的,但它体现了SLC7A5介导的代谢状态改变如何间接地在转录后层面对细胞基因表达产生广泛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未有资料显示SLC7A5蛋白本身具有RNA连接酶或RNA修复酶的活性,也没有证据表明LAT1直接参与RNA断裂再连接等过程。在我们检索的2023–2025年文献中,未发现SLC7A5与经典RNA连接(ligation)或RNA修复通路存在直接关联的报道。因此,可以认为SLC7A5对RNA代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控上游信号和细胞代谢状态,进而影响转录后调控网络实现的。

小结: SLC7A5基因虽不是RNA代谢因子,但通过信号通路和调控分子的联动,连接了细胞的营养感知系统与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在氨基酸充足时,LAT1上调促进某些致癌基因剪接变异(如PKM2)和蛋白合成通路活跃[14][17];在氨基酸缺乏或应激时,LAT1功能下降又可引发翻译抑制等保护性转录后响应[84]。同时,细胞也利用miRNA和RNA结合蛋白等精细控制LAT1的mRNA命运,以适应不同环境需求[99][100]。这些发现丰富了我们对SLC7A5作用范畴的认识,提示未来可以从转录后层面寻找更多调控LAT1活性的途径,为代谢相关疾病和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3][5]
  2. [12][11]
  3. [14][17]
  4. [6][7]
  5. [30][35]
  6. [22][104]
  7. [51][53]
  8. [62][63]
  9. [65][66]
  10. [87][88]
  11. [83][85]
  12. [57]
  13. [92]
  14. [99][100]

[1] [2] [3] [4] [5] [9] [10] [11] [12] [13] [18] [36]  Amino acid transporter LAT1 (SLC7A5) promotes metabolic rewiring in TNBC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L-Trp/QPRT/NAD+ pathway – PMC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224598

[6] [7] [8] [38] [39] [40] [41] [42]  Genetic Ablation of LAT1 Inhibits Growth of Liver Cancer Cells and Downregulates mTORC1 Signaling – PMC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253063

[14] [15] [16] [17] [97] [98] [101] [102] SLC7A5/E2F1/PTBP1/PKM2 axis mediates progression and therapy effec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rough the crosstalk of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glycolysis pathway – PubMed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54655

[19] 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Targete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496141

[20] [21] [22] [43] [44] [45] [56] [104] Amino acid metabolism in glioblastoma pathogenesis, immune evasion, and treatment resistance |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 Full Text

https://cancer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5-025-03721-1

[23] [24] [25] [26] [27]  Glioma Cells Achieve Malignant Progression by Fusion with Macrophages to Gain High SLC7A5 Expression | Sciety

https://sciety.org/articles/activity/10.21203/rs.3.rs-4281982/v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Inhibition of cancer-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LAT1 suppresses B16-F10 melanoma metastasis in mouse models | Scientific Report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41096-3?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e83f04ff-1a6a-475e-8a4c-071699e5be0b

[37] [47] [48] [49] [50] [51] [52] [53] Amino-acid transporters in T-cell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 Cell Death & Diseas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ddis2016222?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2f8829ef-3af2-4585-a184-2d79cbd92b38

[46] SLC7A5 is required for cancer cell growth under arginine-limited …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4)01481-5

[54] [55]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80] [84] [91] [92] [93] [94] [95] [96] [103] Frontiers | Review of the Correlation of LAT1 With Diseases: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chemistry/articles/10.3389/fchem.2020.564809/full

[57]  Intervening upregulated SLC7A5 could mitigate inflammatory mediator by mTOR-P70S6K signal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ocytes – PMC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7457370

[58] Targeting SLC1A5 and SLC3A2/SLC7A5 as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immunology/articles/10.3389/fimmu.2021.624324/full

[59] [60] [65] [66] [67] Combination effects of amino acid transporter LAT1 inhibitor nanvuranlat and cytotoxic anticancer drug gemcitabine on pancreatic and biliary tract cancer cells | 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 | Full Text

https://cancer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5-023-02957-z

[61] [62] [63] [64] [79] Nanvuranla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FS in Pretreated,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https://www.onclive.com/view/nanvuranlat-significantly-improves-pfs-in-pretreated-advanced-biliary-tract-cancer

[81] [82] [83] [85] [86] SFARI | A potentially treatable form of autism caused by impaired brain transport of amino acids

[87] [88] [89] [90] Amino Acid Deficit Impacts Perinatal Mouse Brain Development, Leading to Microcephaly, Autism Behaviors

[99] [100]  The YBX3 RNA-binding protein posttranscriptionally controls SLC1A5 mRNA in prolifera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skeletal muscle cells – PMC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837625

评论

6 - 2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如遇验证码无法通过,请勿使用无痕/隐私浏览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