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

最近根据个人糜烂的生活状态提出的未经检验、也不打算主动验证的猜想。

专注并不是个人品质或天赋,而是一种状态,所以“专注力”这个词是无意义的,批评一个人自控力差、三心二意也是无中生有的。

专注来源于——即时正反馈。

  1. 专注于学习和工作实际上和专注(成瘾)于游戏和短视频实际上来自于同一种驱动力。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可能只是小学第一节课上,学霸恰好被老师夸奖了,于是正反馈开始滚雪球。因为我观察到学霸和学渣仿佛不存在任何智力差异。
  2. 同理,一个人第一次尝试健身,就去到一家空气清新、器械整洁的健身房,可能从此爱上了健身;另一个人的第一次可能遇到赤裸上身满身大汗的基佬,从此去健身提不起好感。
  3. 编程成为一种极易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可能跟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快于其他学科也有贡献。因为一次调整然后再次运行的周期如此之短,意味着反馈来的非常及时。微观上所有从业者不自觉投入更多时间,宏观上造成学科发展迅速。

负反馈和正反馈并不是一比一抵消的关系,权重上正反馈应该比负反馈要重要得多。以至于debug过程可能反复运行了20次,只有最后一次成功,依然带给人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可以刻意把长周期任务尽可能拆分,拆分到多此一举的地步。即便牺牲一些效率,但整体上让人摆脱工作一天,躺平三天的黑洞,中长期受益为正。完成to do list上的一步本身就是一种正反馈,正反馈并不一定需要外部投入的金钱或认可等奖励。不然为何我们打一把游戏也赚不到钱,却会上瘾呢?

本文受到脊博的视频启发和一个以前看过的知乎回答(找不到了,健身房的例子的来源)。

脊博视频中的例子:戒烟,一天不抽给¥100,第二天¥200. 绝对戒烟有效,因为金钱带来的正反馈超过吸烟。

评论

7 - 2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如遇验证码无法通过,请勿使用无痕/隐私浏览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