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

问:最近挺闲呀,都干嘛了?

答:最近确实挺闲,印象里干的事有这么几件。生活方面调整了一下作息,每天十点半就睡了,当然早起还是没做到,不过早睡确实精神头比较足。课程方面,上周结了一门课,数院那个生物信息学,佛系考了个试,平时作业啥的都答得比较好,及格是没问题的。每周日上神经生物学,应该没几节课了。这个课要是考试的话那可酸爽了,容量太大,虽然也不是没好好听课,但复习也要费一把力气。还有一门周一的分子生物学,我每次都差点忘记去上课,我也不知道它在我这的存在感为啥这么低,也许有一丢丢原因是我大部分都学过了,主要原因,当然是不布置作业。这周五开始要上分生实验了,看了一眼课程资料,包括提取RNA反转录,从cDNA里面克隆一个基因到质粒上,iptg诱导表达。就这一个流程。还网购了一件白大褂(大半年前以为自己毕业前再也用不到白大褂了)。毕设交了查重稿,孙老师打分就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种,我那水货论文都91。27号答辩,25号交ppt,还有一周左右吧。剩下的就是龙舟队里的训练,基本上都去。不得不说,老大真是个人才,之前人丁凋敝,大一的队员都不爱参加训练,他一番话术就能让大家心里觉得自己是”主动“想去训练的,还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果然能当领导的都属实牛逼。顺带一提,老大上次让我试了试单头,感觉还不错,嘻嘻。

问:看你博客更新的挺快,那么闲?

答:确实,我总是对这种不需要脑力活动、只用抄一抄动动手的工作做得十分起劲,有时候甚至陷入自我感动。但是吧,稍微需要点思考我就懒了,比如那个毕设就剩不到10天了,交了查重稿之后,还放一边没动过呢。不过,感觉像这样零零散散地复习一些基础知识也是有那么一点用的吧。就是太浪费时间了,单纯地”复习“其实很快的,翻翻ppt几分钟就回想起来了。但总有一股莫名的动力想让我整理一个结构清晰的笔记出来,这个就很占时间了。我是幻想以后可以更方便地查到。博客其实是个备份,我在语雀里也是整理过的。

问:中午你思考知识学习的界限来着,有结果吗?

答:这个问题确实想过,因为整理那些知识点的时候,有时翻到英文大部头课本,觉得自己最后总结下来就只是一丁丁点儿微不足道的知识,有这么多时间够去看好几章英文教材了。但又会想,我初心只是收集零碎知识,想不起来了就去搜一搜,不是想花大块时间系统性学习,比如今天上午整理MHC的知识,除非我做相关课题,否则课本上大部分内容我记了也是白记,现在这样读个一两段记个笔记就挺好的。

问:可是教材里的已经是精简过的基础知识了呀,不是应该都掌握吗?

答:确实是这样,但现实就是我这四年虚度完了,快毕业了啥也没学会,学的时候就一知半解,最后还都忘了。下半年开始读博就更没时间去从头学动物、植物、微生物、分子、生化、细胞、免疫了,只能是以后遇见一个记一个了。这次“重开”,要好好做好知识体系的整理,学过去不能就彻底忘了。

问:有人说大学学的知识本来就没有必要都记住,学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你怎么看?

答:说的挺有道理的。但我是走学术路线呀,学过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会用到的。而且你不觉得这句话被很多人当成一种记不住东西的自我安慰手段了吗,学过的东西忘了,那不就是浪费时间?过去的学习都是为了未来的学习积攒能力,那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学习?说完这句话我联想到,很多人都是为了以后咋咋咋来决定自己当前的选择,人生都过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了还以后呢,别老那么“高瞻远瞩”了好吗。吃饭就是为了吃饭,喝茶就是为了喝茶,走路就是为了走路。如此即可。

问:你现在花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难道不也是因为以后用得到?这跟你上面说的不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一回事,我享受学习生物知识本身的过程。我甚至想过,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继续做科研了。学习生物仍然是我闲下来的爱好之一。

问:你觉不觉得你这是一种自我洗脑?

答:你问出这个问题的原因也许不在自身,而在于外部世界对生物专业和生物行业的看法。作为四大天坑之首,生物有很多饱受诟病的地方,首当其冲不赚钱;其次本科学历不值钱,硕博出来才有工作,读书周期太长;再有专业水平饱受质疑,学得都是高中生都会的重复性劳动。所以听我上一个回答说自己是喜欢生物而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不得不去读博内卷,会产生我在自我洗脑的想法。如果说喜欢一个特别赚钱的专业,听后的感受可能就是羡慕而非质疑了。

问:我觉得你不适合读博士,驱动你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应该是某个科学问题,而不是想要成为科学家的愿望。

答:我确实会在脑子里意淫自己有一天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令人失望的是,也许我渴望的并不是成为科学家本身,而是科学家这三个字带来的名利和自视高人一等的虚荣。所以我经常热衷于站在高点讨论一些宏大叙事,做出一副对整个学术圈的气氛看不下去的样子,有时又对某个老师指指点点,以脑子里意淫的“圣人”标准去批评一个普通人出于自身利益的正常行为。到了自己真正做点东西的时候,又既无能也不努力,到最后还要给自己的不努力强找借口自我开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会注意把目光从别人和环境收紧到自己的周围,去学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承认自己的虚伪和软弱,但这与“适不适合读博”是两个问题。理想中的“适合读博”的人可能是这样的:一个业界大牛在开展工作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多方探究后发现这个问题很重要又还没有被人解决,于是带着问题踏上博士之路,几年后归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实没那么多理想化的场景,我不读博找不到好的工作,本身也愿意拥有科研人员的身份,我充分了解并能接受科研的日常,虽然没有那个我必须去解决的问题,但对大部分生物上的问题我依然有好奇心,这样都不合适读博,还有多少人适合呢?

问:你觉得自己拧巴吗?

答:你问这个问题,无非又是代入他人视角来看自己了。如果自己珍视的东西被人看得一文不值,想必会很难受。但拧巴的反义词——”潇洒“,从来不是旁人视角”看起来“的洒脱,而是内心认同自己的选择,并洒脱地接受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得和失。

问:我发现你特别会正当化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上面所有的问题你都能圆到给自己正当化和合理化上。

答:这可能是所有成年人的通病吧。没有人会做自己觉得错的事情,我觉得正当化和合理化自己这件事十分的正当和合理。怕就怕在,把自己的想法套用到别人的行为中。比如有的人觉得作为老师就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的人就觉得老师也是一份职业,做好工作要求,按时按点完成任务就好。有人觉得男人该让着女人,有的觉得都是人,责任和义务对等。好多人吵架的原因只是站的哲学基点不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挺好的,但是价值观冲突的时候,还是能让就让吧。某老师有一次组会上说他看了一下学生的朋友圈,有个学生朋友圈发的都是转发的学术推送,真好,再看看其他人吃喝玩乐的都是些啥。这话当时就听得我想骂管的屁事真多,当然我肯定不敢骂,也不该骂。就像上面说的,没有谁对谁错,价值观不同,相互尊重就好。我觉得每个人小时候都该记日记,不然等当了家长、导师、老板再去跟孩子、学生、下属接触的时候就忘了自己当初作为孩子、学生、下属的想法了。当年骂过的和感激的话自己要记下来,以后也能给自己作指导。然后必须意识到:觉得中年人死板的年轻人变成中年人的时候必然也死板。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时候一定别太自信了。

问:如何看待生物学得东西都是死记硬背的枯燥的东西,做实验也是高中生都能学会的重复劳动?

答: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可能是诸如“思考方式”“科研思维”等玄乎的东西,但转头一想,你搞数学、物理、化学啥不需要逻辑推理和“科研思维”,说不定生物学还是最不需要思维的呢。我是感觉,得读文献,经典文献,总结研究方法,从经典研究案例中学习。这个事,学校培养计划不写,老师不教,但很重要。还有一个错误方向得遏制,不能觉得本专业没啥好学的就去自学其他知识,这种差不多学个大概会用就行了。相当一部分做生信的人自嘲自己是调包侠,觉得自己不懂原理,不会算法,没有搞数学和计算机的牛逼,自己就是个牛马。我寻思也没人拦着你不让看算法原理呀,自己做生物的课题不懂原理敢用吗?但能读懂就行了,不是专业的不用花心思去学设计算法和开发。人和人没那么多竞争关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编程小bug多麻烦多多我还是知道的。人家造的东西你来用不是你占便宜?反正我不开发算法,也不做纯生信,在我这就只是工具。

问:困了,不问了。

答:好的

问:佛说,想东西完了得有个指导行动的计划,你有吗?

答:第一整理零碎知识,用零碎时间;第二研读经典研究论文,用整块时间;第三做自己的课题,这个未来几年的主要内容,但别耽误了前两个。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