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2
以前不是特别喜欢(当然也不讨厌)总是当捧哏的人,让我觉得太过客套显得虚伪。但后来发现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会非常死气沉沉。我这种i人其实很享受在一个很欢乐的集体中当小透明,实际上是沾了这些捧哏的光。现在也变得刻意去照顾一些人的情绪,不再那么不分场合地去强调“真实”了。
我的思维总是偷懒地想要把形形色色的人用简单的模型做绝对化的总结,即便我知道这不可能,但最近它还是陷入了一个虽然狭隘但我目前觉得就是这么回事的牛角尖:人性是人一切行为的原动力,这里的人性由物质享受、交配欲望、权利争夺、社会认同、不劳而获、懒惰、虚荣等等不体面的词汇组成。而行为是否通畅的发生还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理由由公平、平等、自由、尊重、奉献、爱等体面的词汇组成。这个理由不一定被所有人认同,但一定得让自己内心自洽,要么光明正大,至少也得情有可原。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擅长寻找或构建理由,使得几乎所有行动都能显得合情合理,即使这些行为可能在其他人看来是自私或不恰当的。这并不意味着虚伪,如果内心自洽,就不存在欺骗。这样想让我很难敬佩或诋毁谁,因为我几乎无视了个体差异。设想:如果把我放在高尚的人所处的环境,我会在人性的驱使下权衡利弊选择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高尚的人;如果把我放在卑劣的人所处的环境,我会在人性的驱使下权衡利弊选择成为一个情有可原的可怜的人。
因此——人性不可检验,应当做的是创造不引诱人性幽暗的环境。也应当享受并珍惜——短暂的、有界限的、不能刨根问底的、无法持之以恒的——人性的善。
我似乎正在为自己堕入利己主义寻找合理化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