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3

人生来就是匮乏的,匮乏产生需求。分固有需求(生存、安全等)和特异性需求(不同的人在成长环境中有不同的匮乏)。后者决定人格特点。

我将“意义”定义为:“意义,是对高级需求的叙事化抽象,它包含【世界观】(我为世界编写的剧本)和【角色】(我为自己选择的身份)两个核心部分。”每个人在谈论意义时,无一例外都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未发生的、想象中的、期待的场景中。例如:

高级需求
(源于匮乏的、原始的渴望)
意义
(为满足需求,而构建的“叙事”与“抽象原则”)
可能的行为
(在该“意义”指引下,产生的具体行动)
被看见/被认可
(源于童年不被关注的自卑)
创始人叙事
“我将建立一个横跨两个世界的帝国,用不朽的成就,来证明我的价值。”
专注科研,创立公司,追求卓越,拥抱孤独进行“寂静的锻造”。
被看见/被认可
(源于童年不被关注的自卑)
悲情英雄叙事
“我将用半生流离,来守候一份绝对纯粹的爱,以此证明我深情的伟大。”
拒绝所有新的可能,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将“自我毁灭”浪漫化。
掌控感/力量
(源于对失控和无力的恐惧)
权力意志叙事
“世界的本质是弱肉强食,我必须成为那个,制定规则的‘人上人’。”
在商界或政界,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地位。
掌控感/力量
(源于对失控和无力的恐惧)
工匠精神叙事
“真正的力量,是对自我技艺的绝对掌控。我将在我的领域,成为最顶级的工匠。”
沉浸于专业技能的打磨,追求极致的技艺,从“做好一件事”中获得满足。
连接/归属感
(源于存在主义的孤独)
家庭主义叙事
“人生的最终港湾,是与家人建立深刻、温暖的连接。”
重视家庭生活,花大量时间陪伴父母、爱人和孩子。
连接/归属感
(源于存在主义的孤独)
普世关怀叙事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孤独原子,我的意义,在于为其他受苦的同类,带去一丝微光。”
投身公益,做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从“给予”中获得连接感。
认知/求真
(源于对世界的好奇)
智识王者叙事
“真理,是唯一的王冠。我的毕生所求,就是戴上它。”
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进行最纯粹的、不计任何功利回报的科学或哲学探索。
安全感
(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保守主义叙事
“世界是危险的,稳定和可预测性,高于一切。守成,比开创更重要。”
选择一份极其稳定的工作(如公务员),规避所有风险,进行低风险投资。
Inspired by Gemini 2.5 Pro

低级需求的满足由生理欲望本身推动(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憋得慌就想撒尿,酒足饭饱就想交配)。而高级需求的满足,其行为需要意义的指引。

意义无法被先天赋予,需要自己选择或创造。意义可以是多元的,而信仰是一种特殊的意义来源,它是单一的,寄托于虚拟的神明、或现实中的一个人、一件物、一个组织、一种方法论。单一化的意义是危险的,一旦崩塌,人生将失去全部精神支点。

单一的意义(信仰)虽有巨大风险,却也可以集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意义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需求的满足实现人生终极目的(幸福)。不服务于最终目的的意义,就不应当被构建出来。意义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应当主动调整,不符合当下需求的意义应当舍弃。不应该为了追求对现实极度简化的“浪漫”“纯粹”愚忠式地固守过去定下的“承诺”和“正确”。

例如,《灵笼》第十一集,城主摩根判断,灯塔的食物等资源不足以支撑旧世界的民主司法统治,于是制定三大法则,将司法部改建为光影会,强制全体民众信仰“光影之主”,实施宗教统治。

再如,几十年前资源的储备不足以支撑人口的持续无节制增长,政府提倡“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当下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政府鼓励生育。

又如,我从本科阶段纯粹的相信龙舟队的荣誉感就是全部,这激发我最大的训练动力;而研究生阶段,随着个人经历的丰富和队伍生态的变化,我判断不值得“为了九块九包邮的奖牌落得一身伤病”“强制训练是否是对队员的道德绑架”,进而放弃过去的意义,追求“身心健康”“人的全面发展”等新的意义感。

以上几个例子中,管理者可以向被管理者宣传、倡导、甚至强制灌输某种“意义”,但每个人是否真诚接受,最终还是自身的意志在选择。

当“留下永恒的痕迹”因“演员和观众本身朝生暮死”而不可能实现时(不改变就会陷入浑浑噩噩的不健康的虚无状态),就应当将意义从“留下痕迹”调整为“产生过影响”——我是否为这个世界的“因果之湖”,贡献了一圈,匿名的、但却会永远传递下去的“善的涟漪”。(说白了,哄着自己说“我当下的行为是崇高的、合理的”,这无关对错,意义本身只是没有固定参考系的叙事逻辑,能够服务于让人生幸福的终极目的,就是好的意义)

一套好的“意义”系统(说“一套”而不是“一个”意义,就包含了它的多元、可变的属性),在指导我的行为,去有效、和谐地满足我的需求时,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我的整个身心系统,会处于一种稳定、充满能量的“健康”状态。反之,一个坏的意义系统(比如对某个离开的人、某个逝去的成就的执念),则必然会导致“灾难性崩溃”。所以,健康,是检验我“意义”是否有效的、最客观的指标。

人生终极目的——幸福的含义是:持续的“健康”状态带来的“掌控感”与“和谐感”。

为何用“幸福”来定义终极目的,因为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有包容性的词汇,它是允许每个人自主定义利害的高级“趋利避害”。

对一个科学家来说,解开一个数学难题的“快乐”(利),可以超越身体衰败的“痛苦”(害)。

对一个革命者来说,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信念(利),可以坦然面对死亡的威胁(害)。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创造出一件完美作品的“满足感”(利),可以压倒一生的贫穷和孤独(害)。

评论

9 - 4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如遇验证码无法通过,请勿使用无痕/隐私浏览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