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快乐者
固然,相比于学术界纯粹的研究,业界的很多事情没有那么高的道德制高点。只是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搞学术尤其是纯理论研究就要和清贫联系起来…尤其是见不得媒体上总是宣传“某某科学家多年潜心研究,默默无闻,不为世俗功利所动,最后研究出来了惊人的成果”(最近的例子就是张益唐)。人难道不是应该毫无果腹之忧才可专心享受研究么?思考本身就是一件高度消耗能量的事情,如果思考的同时还要考虑那么多“世俗”的事情,那真的可以专注于思考本身吗?我一直觉得凡事不能违反人的动物本性,而至于为什么从事学术研究的金钱报酬不高(相对于相似的人群在业界得到的报酬),则是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了。一个社会应该投资于那些带领他们前进的人。其实也有两条路,要么投胎比较好,靠家里活得很舒服。要么嫁娶比较好,靠另一半就行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理想状态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思考”本身的乐趣,我也一直不理解那些在竞争中感到快乐的人。需要用成绩来证明什么呢?当一个谈及自己最喜欢的研究,看到一个内向不善言语的人滔滔不绝的叙述他的研究乐趣所在,这种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的时刻,足以胜过大多数觥筹交错的庆典。
所以大概,纯粹的研究者还是孤独的吧。孤独地体验着自己的快乐,那些不容易跟他人分享的快乐。
职业羞耻感 – 落园 (loyhome.com)
评论里的一段话也很有道理,深深共鸣。
从经济学上看,赚钱代表给其它人带来了价值,赚得越多带来的价值越大。
很多时候自以为在做给社会价值大的事情,实际上不如多赚钱。
赚钱不可耻,赚钱少才可耻。现代社会,如何安排生产比生产重要得多,广告/市场营销就是安排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其它更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产品挤掉天经地义。
至于中间用一些邪恶的手段?自然界本身就是适者生存,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是由市场本身决定的,从业者只能顺从市场规律。类似奢侈品行业,不是因为从业者因为想赚钱要花费那么多在广告上面,而是只有这条路才走得通,就是这样的市场!
机械唯物主义
想起来大一的时候生科院某老师在劝我们不要转专业时,总是说,搞科研才有意思,搞金融的只是研究怎么把钱从一个人的口袋里整到另一个人的口袋里。我那时候还一度觉得很有道理,后来还是跟同学们聊天把我从这个过于浅薄的观点里捞出来。“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时候比“闷头挖矿”重要得多。